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高三语文课件-语言的演变课件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3-05 15:19:52


高中语文课件对大家掌握语文知识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我们熟悉所学高中课本语文上的重点内容,下面学大教育网为大家带来高三语文课件-语言的演变课件,供大家阅读和参考。

一、教学目的:

1、理解语言一面是稳定的,另一面又在演变的道理。

2、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初步区别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一般异同点,注意语体风格,纠正书面用语中“半文不白”的现象。

3、学习本文在说明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通俗简练的语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和综合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的写法。

2、难点: 古今语言的差别和汉语的演变。

三、教学时数:

三课时

四、教学步骤:

第 一 课 时

课文与作者简介:

本文为《语文常谈》一书的第六章,原名《古今言殊》,是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普及性读物,共收文章八篇,课文是其中的第六篇。全文分为四个部分,四个部分的小标题为“语言也在变”,“语汇的变化”,“语法、语音的变化”,“从文言到白话”。选入课本时,作者删去了第四部分,前三部分的小标题换成了序数词一、二、三。

吕叔湘,江苏省丹阳县人,我国当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数十年来一直从事语文研究和语文教学工作。写了不少专著,代表作是《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论文集》、《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 语言也在变。

写一封信的“信”,古人用哪一个字表达?

“书”例: 杜甫《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信”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信”在古代的意思很多:

(1)相信“宁信度,无自信也。”《郑人买履》

(2)使者“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孔雀东南飞》

(3)确实“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第一节告诉我们: 语言具有稳定性,它的变化短时期不能察觉。但是语言同世界上万事万物一样,是不断地运动和变化着的。

语言又具有继承性,现代汉语就是继承了古代汉语并加以发展而成的。它们之间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比如: “人”、“手”、“心”、“笔”、“墨”、“山”、“水”、“牛”、“羊”、“田”、“收”、“放”、“大”、“小”“追”、“长”、“短”、“弱”等的词义,古今大体是一致的。但就语言文字的整体来说,由于时代相隔久远,旧事物、旧概念不断地衰亡或改变,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地产生发展,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之间便出现了很多差异。

阅读2--7节,划出《邹忌讽齐王纳谏》这段文言里与现代汉语“意义有所不同”,“用法有些两样”的字。如: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 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 “吾孰与徐公美? ”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根据划出的词看,哪些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但不能单用?

意义相同,不能单用的有:

古: 形 貌 衣 镜 妻 自 信 外

↓ ↓ ↓ ↓ ↓ ↓ ↓ ↓ ↓

今: 体形 容貌 衣服 镜子 妻子 自己 相信 外面

通过上述比较,可以看出: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古代汉语中许多单音节词在现代汉语中成了复音词里的一个词素,有的只是成语的一个成分。如“形影不离”、“糖衣炮弹”、“破镜重圆”、“自以为是”、“信以为真”等,这是古今汉语的一大差别。

2、以“之”字为例子,结合课文说明“意义没有改变,可是使用受到很大限制”。

“之”在古代汉语里使用极其频繁,其它用法暂且不说,单就表示从属关系(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用法,就有附在名词后边的。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有时附在形容词后边的,如“高爽之地”。可是“之”表示从属关系时,今天就不能说“李明之学问很好”,“美丽之校园,令人陶醉”等,因为这种说法半文半白,不规范,要把这两句话中的“之”改为“的”,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要求。( 在某些特殊固定短语里,“之”仍旧保留着。如“之上、之下、之中、之内、之外、之前、之后、三分之一、原因之一、条件之一、一技之长、光荣之家、少年之家”)

3、所用的意义现代已经不用,尽管别的意义还在使用。

如“修”: 古时可作“修建”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学习”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原毁》

“修订” “某则以为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庭。”《答司马谏议书》

上述“修”的三种用法,至今仍然保留在现代汉语里,而且使用广泛。如: 修理、修路、修改、自修等,可是,现代汉语表示“长”却不能单用“修 ”。

以上说的是字义的变化,其实有些是词义的变化,有些是复合词里词素的变化。

请把第三自然段里文言句子划出来,并译成现代汉语。

原句: 译文:

(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1)、我跟城北徐公比哪个漂亮?

(2)、我与徐公孰美? (2)、我跟徐公比哪个漂亮?

(3)、君美甚。 (3)、你漂亮得很。

(4)、忌不自信。 (4)、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漂亮)。

(5)、客从外来。 (5)、客人从外边来。

(6)、与坐谈。 (6)、(邹忌)跟(他)一起坐下来交谈。

(7)、不若君之美。 (7)、不及你漂亮。

古今汉语语法比较大致也有三种情况:

(1)、文言句式在现代汉语里已经消失的。

如: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忌不自信”。

(2)、文言句式跟现代汉语句式大体相似,但现代汉语句式有了改进的。

如: “贤者使(之)使贤王。”(《晏子使楚》)

兼语“之”文言可省去,现代汉语除了“他请吃饭”之外,一般不省兼语,这是现代汉语比文言明确的地方。

(3)、文言句式仍旧保留着,但用法上受了很大的限制。

如:“之所以”、“给……”、“为……而”、“唯……是”、“有……所”等只是作为固定短语形式沿用在书面语言里。

第 二 课 时

第二部分: 语汇变化的几个方面。

1、有些字的消失。

为什么古时一些常用的字,现在不用了?

“有些字眼随着旧事物、旧概念的消失而消失”。古代以马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马在人们生活里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马的名称便特别繁多。今天在人们生活里占的地位已没有过去那么重要,除了养马主人对他的马起的特殊名称外,一般只照毛色区别。所以原来称谓马的一些字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消失了。我们学过的《劝学》(节选)里有“舆”、“蛟”、“跬”、“骐”、“骥”等词,这些词今天也不用了。

2、“新字的出现”。

“有些字眼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出现。”

如: 属于“金”部首新出现的字: 钍、钒、钙、钛、钡、铱、镭……

属于“气”部首新出现的字: 氘、氚、氖、氢、氧、氩、氮……

属于“石”部首新出现的字: 码、泵、硅、砝码……

又如: “四化”、“语言美”等,也是新出现的,但这些字不是单字,而是词组。

这些字都是随着新事物、新概念的出现而产生的。可以肯定,将来还会有大量的新字眼充实到现代汉语词汇里来。自然,出现新事物、新概念不一定就要造新的字,也可以通过其它形式造出新词来表达新的概念。

3、外来事物带来了外来语。

汉语中的外来词有意译、音译、部分音译法三种。

意译: 民主、科学、专政。

音译: 葡萄、苜蓿、咖啡、可可、柠檬、雪茄、巧克力、白兰地、沙发、扑克、哔叽、尼龙、马达、引擎、雷达、休克、奎宁、吗啡、尼古丁、凡士林、逻辑、米、克、吨。

部分音译: 啤酒、卡片、法兰绒、道林纸、芭雷舞、摩托车、水泵。

4、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的改变,许多字眼的意义也起了变化。

比较下面句子里加点的字的古今意义的不同:

(1)、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古: 逃跑 今: 步行

(2)、以头抢地耳 《唐雎不辱使命》 古: 撞 今: 非法夺取

(3)、孤与老贼势不两立 《赤壁之战》 古: 不敬之词 今: 偷东西的人

(4)、欲亡赵而走燕 《廉蔺列传》 古: 逃 今: 灭亡、死亡

(5)、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 劝告 今: 讽刺

(6)、劝学 《劝学》 古: 勉励 今: 说服

(7)、使人给其食用 《冯谖客孟尝君》 古: 供应 今: 给予

学习文言文或现代书面语某些复合词和成语时,要注意古今词义的演变。

(1)、词义变化的一种形式是词义扩大或者缩小。

例: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 《赤壁之战》

“中国”在这里指“中原”一带,即黄河流域,不包括长江以南,现包括台湾省在内的三十个省市自治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疆域。

从这一例可以看出,虽然字眼不变,但意义扩大了。

又如: 古代的“天下”指“中国”,现却指“世界”。

词义除了扩大外,还有缩小的。

如: “臭”古时指一切气味,现指跟“香气”相对的一种难闻的气味。这是词义缩小的缘故。

又如: “金”古时指金、银、铜、铁。今天成了黄金的专用词,不包括银、铜、铁,只有在少数情况下,还保留着古义,如“五金公司”。

(2)、词义的转移也是一种变化形式。

如: ①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 《冯婉贞》 古: 整装 今: 完毕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曹刿论战》 古: 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 为国为民献身

许多词尽管字形一样,古今的意义却完全不同。它们之间不是共同存在,而是新的意义代替了旧的意义。

(3)、词义变化的又一种形式是词义的弱化与强化。

如: ①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廉蔺列传》古: 获得罪过 今: “得罪你了”“得罪”约相当于“抱歉”,意思轻。

②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蔺列传》 古: 对立今: 极深的怨恨。(重)

(4)、从变换形式上看,古代的单音词很多成了复音词或多音词。(略,见前)

(5)、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同一概念时,古今用字也不同。

如: ①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隆中对》 古: 看重,看得起 今: 器皿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古: 广泛 今: 渊博。

这些都是语言演变的明显标志。

总之,语言的变化涉及语音、语法、语汇三个方面。由于语汇联系人们的生活最为紧密,因而变化也最快、最显著,而且形式最多、最复杂。但是不管变化的形式怎么复杂,却总是沿着语言的“简”和“明”两方面发展的。如: 过去讲“病愈”用“瘳”chōu ( 病数月乃愈《狱中杂记》) ;讲“儿童”用“垂髫”tiáo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这些字既难读又难写,现在分别被“病愈”、“小孩”等词代替了。

学大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高三语文课件-语言的演变课件,希望大家能够从阅读语文课件中获的知识,更多的语文课件内容请关注学大教育网。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