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教学理论参考-一名老师对语文课堂的认识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1-09 12:36:27


在教育活动中,学生和教师一样,有独立的意识,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给予学生最多的应是鼓励、尊重课堂是教育最重要的场所,下面给大家带来教学理论参考-一名老师对语文课堂的认识,大家看一看这篇文章。

我1975年开始当老师,从那时起到2008年,33年来我一直从事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期间,有30年的时间教初中并一直当班主任。虽然也做过年级主任、教研组长、教务主任等,但始终没有离开过讲台。一支粉笔,染白了老者双鬓;三尺讲台,记录下平凡一生。回首往事,也曾得到过许多嘉奖,我的语文课也曾得到过专家的好评,还写了不少关于语文教学方面的文章。但是,如果问我语文课怎么教,什么样的语文课才算是好课,我仍然会张口结舌。

这就是语文的特点,想许多老师也有这样的感受。教无定法,衡量语文教学,不像衡量经济指标那样有一个明确的数字。但语文课又决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上好的,不是说你中文系毕业了就是一个合格的语文老师,不是说拿着语文课本走向讲台了你就是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且不说达到于漪、魏书生、李镇西等大师级的境界,就是在全市甚至一所学校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非要我说什么样什么样的语文老师是好老师,什么样的语文课是好课,那么,我的认识是:

第一, 你和你的课受到学生的欢迎;

第二, 你所教学生的语文成绩高于同事的水平。

我上师范的时候有一位教地理的老师叫秦家贡,他是溥仪家族的女婿,一个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教育的好老师。地理课往往排在第三节第四节,那时候大家已经不像一二节那样精力饱满了,可是每到地理课,我们就像外甥等待姥姥一样等待着秦老师的到来。他认真地板书每一个字,重点之处用彩色粉笔标出;写错了,有时候来不及找板擦,他就用自己的袖子去擦;如果值日生没有把黑板擦干净,他就那么认真地从左到右重新擦一遍,直擦得我们坐也坐不住;课文内容涉及一句两句诗词,他就去问文学造诣很高的白璧老师弄清楚,不但意思,连作者及写这句诗词的背景也不放过;在讲地表褶皱的时候,他先略蹲下一些,接着一点点站起,最后踮起脚尖,双手合起举过头顶,同时说道:“喜马拉雅山脉就这样形成了。”这时候,我们大家都笑起来。

秦老师是我们喜欢的老师之一,在他身上,体现了作为一个老师所应该具有的诸多品质:认真、敬业、对业务精益求精、全身心投入直至忘我等等。一个老师做到这样的境界,学生成绩想不高都不行。

在认真、敬业、对业务精益求精、全身心投入直至忘我等师德要求方面,教语文和教地理没有什么两样。我常常这样想:我们的社会地位并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经济地位不高),但我们绝不可以妄自菲薄,谁菲薄我们都无所谓,而我们自己万不可看不起自己。如果我们能够像我奶奶跪在佛龛前烧纸焚香那样虔诚地对待我们的职业,那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呢!

不拘泥于一节课一篇课文,从俯视的角度来看,我认为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不可以不重视一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 要坚决而持续地规范汉字板书书写。

一个不可以否认的事实是,不少老师都不同程度地忽略了汉字的书写,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没有谁从相貌和风度上不能拿到桌面上了,梳妆打扮也还得体,但看看黑板上的字,真不能说出自各位之手。我们讲《论语》,说到儒家的做人哲学时,提到一个“恕”字,孔子解释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当我们要求学生写作业要认真书写规范工整的时候,自己却龙飞凤舞信笔涂鸦。如果有学生问我们:老师,你要求我们把字写好,你自己怎么写好啊?我们该怎么回答呢?

字都写得快不认识了,何谈板书的规范?秦家贡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黑板上的字不可以随随便便,它们是重点内容的画龙点睛,它们是逻辑思维的航行路线,它们是知识智慧的重要载体,怎么能潦草从事可有可无呢?在讲述了几个内容需要总结时,往往用到数学里的大括号,那是一个曲线形的很漂亮的符号,本身就给人以美感,但我们把它写成了什么呢?要么像一条蚯蚓,要么干脆就是一条很不规则的线条,哪里还有什么美感?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是一种影响,不是我们交给孩子什么,而是孩子从我们身上学到了什么。学生看了我们写在黑板上的字,看了我们画的大括号,在大脑中一定会这样认为:哦,原来汉字可以这样写,原来大括号可以这样画。这样说来,潦草的书写就不能解释为你为了不影响讲授而节省时间(很多老师把板书随意成了讲授的附属),而是误人子弟了。

2012年河北中考语文试题的第一小题是“根据拼音将相应语句规范、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内”。坐在考场里的孩子都即将要上高中了,怎么还让人家在田字格里写字呢?答案不难,一般都能写对:“谦让是和谐的花朵,微笑的温馨的语言”,重要的是“田字格”告诉我们的信息:写字要规矩,书写要规范,书写潦草是对汉语的不恭,那是要付出代价的。“朵”字的钩不要上调,“花”字的钩要上挑,“笑”字的下面是“夭”而不是“天”,“言”字的最上面一横最长。这些,正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所没有注意的,丢分也就在所难免了。

请大家注意《2011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书写的要求:

“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一学段要关注学生写好基本笔画、基本结构和基本字,第二、第三学段还要关注学生的毛笔书写,第四学段还要关注学生基本行楷字的书写和对名家书法作品的临摹。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的写字评价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姿势与习惯,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

不要求你写得漂亮,但一定要工整规范,这是对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基本要求。如果连基本的要求都不能达到的话,那就很难指望你成为一个优秀教师了。

二.要给作文以应有的地位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的,一张试卷120分,作文就占了50分,足可见它的重要。作文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不但表现出一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显露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从功利的角度来说,同等背景的人一同进入同一个单位,能写的人一定会先引起领导的注意,因而也最容易最先得到重用。当一个人走向工作岗位以后,如果不是专业要求,谁还会在乎你中学时期的数学成绩,那只是一块你进入高一级学校门槛的敲门砖罢了。而语文,特别是作文,却在你的一生中处处闪现,换句话说,支撑一个人基础素养的东西就是语文,而作文,就是这基础素养中的高等体现。

初中语文课本每个单元结束以后都有一个“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但内容概括而笼统,不能给老师们以切实的指导。到底怎么指导学生作文,老师们大都处于一种迷惘状态。因为迷惘所以少做,有的连作文的批改也干脆也不去做了,其理论根据是学生的作文水平不是老师改出来的。这话听起来有道理,但经不起详加推敲——学生的作文水平怎么才能提高呢?难道不批改就可以提高了吗?说到底,这种说法是为自己轻视作文找借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不靠批改,但不批改绝对是不对的(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另一个话题,暂且不论)。

请我们先来熟悉一下《2011语文课程标准》对第四学段(初中)的要求(部分):

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

多角度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认识,表达力求有创意。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14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第三学段对学生作文的部分要求: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第二学段对学生作文的部分要求: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关于作文教学,《课标》对老师提出了如下要求: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读书笔记等。”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现在,我就如何写出真情实感作些说明.

在一次作文时间,我再一次强调要写自己熟悉的生活,抒发自己内心真实的情感。突然,一个同学举起右手,满脸疑惑又郑重严肃地问道:老师,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

我一时语塞,是啊,怎样才能写出真情实感呢?回答这个问题远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教育需要契机,我清楚地意识到,现在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不可以搪塞而过,那叫失职。看着大家的眼神,我知道,对这个问题他们同样心存疑惑。解惑——此时正佳!

在大家的注视下,我翻开了一个同学的作文本,我告诉大家“请注意听这样几句话”:

“我想我应该可以活到80岁吧。如果真的可以把我的生命分出去一部分,我愿意将我生命中的40年给他们一人分20年。他们费了那么多心血抚育我长大,那把我的生命给他们又有何妨呢?有40年的光阴我已经足够了。”

这是小王同学在“其实,我不想让姥姥姥爷老去”题目下的一段文字。小王打小跟着姥姥姥爷长大,现在,它看到两位老人渐渐老了,他们的头上长出了花白的头发,皱纹多了,吃饭少了,走路也不像前些年那么利索。这一切小王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于是有了上面的这样的文字。试想,有谁可以把自己的生命拿出一半来分给他人啊!值得我们拿生命相抵的一定是对我们付出过相当于生命的人,而我们也一定对他们怀有深刻的感情。在这种情况下写出的文字就足以具有真情实感了。

要想写出真情实感,那我们必须对写作对象充满感情。

我注意到,连同举手的那个同学在内,大家都若有所思有所明白了。在大家动笔写作的时候,我又翻阅了其他同学的作文:

“由由是一条陪伴了我三年的小狗。还记得刚把它抱来的时候连眼还没有张开呢,走路时一摇一摆像要摔倒一样。后来稍大一点了,总是在我的身边跑来跑去。我看电视的时候,它就趴在我的脚上睡觉。它的胆子很小,连我当时养的一只小鸡都怕。我从不担心它会被由由吃掉,因为由由一见它就跑。早晨我去散步,它们一左一右地跟着,从不乱跑。我小跑起来,它们也一起跑;我突然停下来,由由也可以不慌不忙地停下,而小鸡达达总会因惯性而摔倒。这时候,达达会表现地像很生气的样子,我在一旁哈哈大笑,由由也吐出舌头表现出很开心的样子。”

这样的文字算不算具有真情实感呢?在我看来,算。在作者的笔下,由由和达达已经成了他的两个朋友,他们之间具有了感情,和谐、默契而富有生趣。有了这个基础,作者笔下的文字也就从心里流淌出来了。读这样的文字,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朴实而流畅,有如临其境之感。

我曾多次这样说,如果你写出来的文字可以用来拍电视剧,那就是好文字,因为它们活起来了。放心,凡是鲜活起来了文字都具有真情实感。

请再看下面的文字:

“小学就像春天,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可以在课间去踢球,休息的时候不由做那些令人苦恼的作业。那时候的我,像一只在蓝天自由飞翔的小鸟,像一条在海洋里无比快活的小鱼,像一匹在草原上自由奔驰的骏马。

“如果说小学好比春天,那么中学就一定是夏天喽。

“在夏天般的中学生活中,我好像变成了荒漠中的人,抬眼看不到绿色,生命的权利不在自己手中。自由的小鸟变成了猎人手下的战利品,快活的小鱼变成了干枯在沙滩上的鱼片,奔驰的骏马成了人们的奴隶。夏天让我感受到的只有劳累。”

这是小毛同学在“我不想长大”中的一段文字。他刚刚上初一,小学的功课相对来说要轻松一些,进入初中,功课一下子增加到了7门,随之作业也增加许多。两相比较,自然有了切身的感受。将感受具体化,就有了春天、夏天等那些生动的比喻。这些文字当然也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现在,我试着来回答刚才那位举手的同学提出的问题。

(一)所写的内容必须是真实的。

真、善、美的顺序不可颠倒,善和美是建筑在真的基础之上的,唯有真实,才会产生美感。虚假的东西只会让人心生厌恶。

那天,兴致勃勃跟老伴去逛花卉市场,各种叫得上叫不上名字的花卉扑面而来,浮躁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沉静了。我们逐个欣赏,老远就看到了一盆盆鲜艳美丽的花儿,绿绿的叶子红红的花朵,还有那可人的造型。我不由自主地被它们吸引停下脚步。凑近了细细观赏,发现是塑料做的,一下子兴致全无,再看,怎么也没有了刚才的感觉,仿佛是被欺骗了,赶紧离开。

赏花如此,作文亦如此。生编乱造,内容虚假的作文让人看了只会心生厌恶,何谈什么感染力和艺术性呢?

摄影作品有时候比文字更能吸引人,除了欣赏兴趣不同以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真实地再现了事物的原貌。摄影者精心选择摄影角度,调整焦距,把拍摄对象最精华的部分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同样,写文章也要真实地反映写作对象,真实地表达感情。为了引人注目,在真实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加工成文。这样的文字也就能像摄影作品那样让人赏心悦目了——它包含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二)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钱理群先生说过:“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作文如做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很难想象,一个对社会充满敌意对生活冷眼相向的人,能够写出感动人的作品。要想写出好作品,那就必须热爱生活,怀着一颗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一切,对事物和一切人都充满感情,从中发现契机触动灵感。诚如是,写出的东西自然就有了真情实感。

老舍有篇散文叫《养花》,写的就是自己在家里养花的事,内容具体,文风朴实,字里行间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老舍对生活的热爱。谁家也有几盆花,有的还很珍贵,但我们没有写出来,除去写作水平因素以外,是我们缺少老舍那样热爱生活的情怀。让我们欣赏其中两个片段:

“……要是赶上狂风暴雨或天气突变,那就得全家动员,抢救花草,十分紧张。几百盆花,都要很快地抢到屋里去,使人腰酸腿疼,热汗直流。第二天,天气好转,又得把花儿都搬出去,就又一次腰酸腿疼,热汗直流。可是,这多么有意思呀!不劳动,连棵花儿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么?

“送牛奶的同志,进门就夸‘好香’这使我们全家都感到骄傲。赶到昙花开放的时候,约几位朋友来看看,更有秉烛夜游的神气——昙花总在夜里放蕊。花儿分根了,一棵分为数棵,就赠给朋友们一些;看着友人拿走自己的劳动果实,心里自然特别喜欢。”

(三)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材料。

做到了以上两点,那你就会理解“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相等”这句话了。如果你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又懂得了描写真实的生活,那你就会发现身边的花草树木虫鸟飞禽都可以收入笔下。这时候,就得讲究取舍,选取那些最感动人的素材来写。一般说来,只有感动作者自己,才能感动读者。

又一次批阅作文,发现一个平时得分并不太高的女孩写得特别感人,具体内容记不得了,大致是写自己的姥爷在她小时候对她的关心,一个个具体的事例都浸透着老人对她的关爱。姥爷已经去世,她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从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文字把我感动了,于是,在课堂上我全文宣读了她的那篇作文。

她的名字叫程艾佳,现在该已经大学毕业了。当时我问过她这篇作文怎么写得这么好,她说:“老师,你没有发现吗?写作文的时候我一直低着头,眼泪都把纸弄湿了。”你想,和着泪写出的文字能没有真情实感吗?“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我写过一篇纪念我爷爷的文章,给老伴读的时候泣不成声。在行文的过程中,爷爷的影子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文字也就自然流于笔端。以下是其中的一个片段: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在县城工作,责任田还没有收回,但因为工作回家不便,自然不能很好地照料,责任田间杂草丛生,庄稼成色也比两边的差了好多。休息时间一到,我就匆匆地往回赶。远远地看到我的责任田里有个人影在弯着腰移动,一时间,我疑是有人在偷玉米,不对,玉米还没长成呀。走近一看大吃一惊,是我那病重的爷爷在锄草,老人家并没有发现我的到来,仍在边干边自言自语:

“‘草都这么多了,孩子也不回来,这会影响收成的。’

那一刻,我内心百感交集,鼻子一酸,泪就不由得流了下来,不禁失声地叫了一声:

“‘爷爷!’”

三、关注课外阅读

有这样一个故事:为了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每一个犹太人的家庭,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然后让小孩则去舔《圣经》上的蜂蜜。这仪式的用意不言而喻———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本是甜的,读书会对人生大有裨益。

以色列人均每年读书数量为64本,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数量为68本,而我们呢,据天津网统计,2010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人均阅读图书4.25本。

以色列国的面积为1.52万平方公里,远不如我们地大物博;人口也才5000万,远不如我们人口众多,但就是这样一个小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就有8个,而全世界诺贝尔获奖者中犹太血统的人占18.5%。以下的名字全世界的人都比较熟悉: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海涅、卓别林、毕加索、卢森堡、基辛格、摩根、洛克菲勒、巴菲特……他们都是犹太人。再看看在全美200名最有影响的名人中和100多名诺贝尔奖得主中,占美国总人口2%—3%的犹太人占了一半;美国的百万富翁中,犹太人占1/3;全美文学、戏剧、音乐的一流作家中,犹太人占60%……以色列环境恶劣,国土大部分是沙漠,却把自己的国土变成了绿洲,而且生产的粮食不但自己吃不完,还源源不断地出口到其他国家。他们凭着聪明和智慧,创造出惊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其中原因很多,但有专家经过考证,这一切肯定与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崇尚读书不无关系。

四、细致研究河北省中考试题,尽力把握语文试题的命题指向。

在商言商在教言教,干什么吆喝什么。我们是教语文的,无时无刻不在想着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加大作业量也好,印制易错卷也好,着急上火也不安眠,无不是缘于提高学生成绩,这是职业道德使然职责所在。但提高成绩谈何容易,就像谁都想着尽快富起来一样,但仍有那么多人没有汽车没有洋房,甚至连一个笔记本和苹果手机也没有。这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

那么,有没有一个提高成绩的捷径呢?说实话,没有。非要找一条所谓“捷径”不可的话,我认为,那就要好好研究一下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特别是今年的河北省中考语文试题,从中找出试题的命题指向,尽力把握其中规律性的东西,并指导学生进行扎实地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3分)

“妈一定刚刚起床,可是我已经下班回来了,”他一面想着,一面加快脚步,嘴里吹着口哨。“离开学校倒也好。反正那个该死的神父是不会让你好好念书的,现在我恨不得吐那家伙一脸唾沫。”他正想着,已经到家了。(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这段文字中的他是指作品的主人公 (1分)

(2)结合原著中这段文字之外的相关内容,说说他为什么对神父如此愤恨。(2分)

第一题直接写出作者,有些难度的是第(2)小题,要求考生结合原著内容,说出保尔对神父如此愤恨的原因。如果你没有很好地阅读原著,不清楚与之相关的具体情节,当然就不知道如何作答。此小题的答案是:神父对他态度蛮横,经常体罚侮辱他,因往神父的面包团里撒烟末而被他从学校开除。

初中生必读的十部名著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繁星·春水》《朝花夕拾》《西游记》《水浒传》《骆驼祥子》《名人传》《童年》。实际上读这十部还远远不够,我主张在初中阶段至少要读50部。大量的课外阅读要比做大量的卷子重要得多,只做卷子不读书,不会的题目到时候还是不会。作为一名初中生,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在现在的体制下,为了得到这宝贵的3分,你必须认真地阅读这十部名著,要弄清楚它们名称、作者、主人公、具体情节、主旨思想内容等。

第6小题,观察下面来自生活中的一组照片,回答后面的问题

(3)有感而发补对联 请为给出的上联补写一个恰当的下联。(2分)

上联: 规规矩矩写字

下联:

最有语文含量的就是第(3)小题。对联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句式整齐,意蕴丰富,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欣赏价值。拟写对联是初中生的一个难点,它不但要求词性对仗,而且讲究平仄。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最后一课是《杜甫诗三首》,课后“研讨与练习”中有一组仿写对偶句的练习,题干只是告诉学生:“‘对偶’,又叫‘对仗’,俗称‘对子’,是把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的修辞方法”,要求学生写对联。如果老师不加以重视,这2分恐怕就得丢了。好在它不像高考试卷上的对联那么难,“规规矩矩写字”,可对“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作文”,如果对“明明白白说话”,那平仄就不对了,上联的“字”是仄声,下联对平声才好,“话”是仄声,当然不合适了。

欣赏和探究汉语精华,领略汉语美妙,掌握汉语规律,是炎黄子孙之光荣使命。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节选),回答7—9题。(6分)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7、这段文字节选自唐代诗人杜甫的 《 》 (1分)

8、这段文字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答:

9、请对这段文字中划线的句子进行简要赏析。(2分)

答:

阅读理解的第一大题是诗词阅读,计6分,包括三个小题,要求考生对杜甫的这首诗(节选)进行理解。去年4分,今年6分,分值的加大说明了命题人对诗词的重视。当然,它也告诉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对诗词(34首)的内容加强理解,包括对一首诗的题目、作者、背景、主旨、情感以及每一句诗词在全诗内容及结构上的作用的领悟。粗枝大叶、蜻蜓点水必然会丢分。

第7小题的答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1分还比较容易,但第8小题就有难度了,考生要对杜甫的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思想具有一定的了解才行。公元760年,经亲友的帮助,杜甫在成都浣花溪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让他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凄苦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愁苦悲惨的心境,同时为下面的内容作了铺垫。要理解到这个程度,不了解背景不对此诗进行深入的思考这3分是拿不到的。

对“雨脚如麻未断绝”一句进行赏析,倒是有规律可循。一般说来,如果有修辞那就首先指出来,再看具体内容写了什么。“雨脚如麻”显然使用了比喻,“麻”是一种具有韧性的纤维,既细又长绵延不断,把雨比作“麻”,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的细密连绵的特点。“比喻”的修辞相信大多数考生是可以指出来的,但写出“秋雨的细密连绵”没有平时的积累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恐怕有些困难。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也应该有意识地对诗词中的有关语句进行赏析,引导学生把握规律,多多练习,养成习惯,上了考场才能应对自如。

对于重点诗词,不能只求熟练背过和准确默写,那只是第一步,还要对作者、写作背景、思想内容和每一句的意义做全方位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少丢分进而不丢分。

这6分告诉我们:学诗词,再也不能只是背诵和默写了。

第17小题考察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个难点,也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如果只是指出说明方法还比较容易,再说出其作用就得费一番脑筋了。

常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举事例、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在平时的学习中,学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作充分的练习,所以一般不会丢分。本文很明显是大量使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比较难一些的是第二问“有什么作用”。答题以前一定要集中精力读通选文,力争获得尽量多的信息,再密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按照逻辑顺序思考,我们想一想为什么要例举这么多事例呢?当然是为了说明植物具有神奇的抗旱本领。在平时的训练中,我们也应该带领学生具体分析典型例题,不要只是说它很重要而不做具分析。

第四大题记叙文阅读选择的是胡适回忆小时候生活的一篇文章《儿时的恶作剧》,5个小题计15分。

很长时间以来,语文教学中有一种现象——注重辞藻的华丽,青睐那些煽情的语言和内容。这又自然导致学生在作文中单纯追求语句生动、文辞华美而编造情节,缺乏真情实感。孩子们头脑里有了一个固定的印象:作文就是“做文”,认为编得越离奇越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那些语言朴实无华、感情含蓄深沉的文章反而遭到冷漠。一个时期内,连鲁迅也不那么受欢迎了,自然,像《社戏》、《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经典文章也不受欢迎了,说是时代发展了,鲁迅过时了。这种时代发展过程中的思想浮躁现象让人担忧啊!

看到今年的试卷不由心头一喜。胡适先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阅读八十年前的这篇文章,仍然可以感受其中无邪的童真童趣,浓浓的母子情意。文章既写出了少年时的“我”不迷信鬼神和顽皮、机智的性格特征,又表现了母亲的宽容和仁慈以及“我”对母亲的敬畏之情,具有浓郁的乡土生活气息。文章语言自然清新、平白如话、通俗易懂、朴实生动、行云流水,饱含真情实感。读《儿时的恶作剧》我想起了人教版教材中胡适先生的《我的母亲》,老一辈革命家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邹韬奋先生的《我的母亲》。这些文章都以质朴真切的语言回忆追叙自己青少年时期的难忘经历,不但引导学生对人间真情和生命意义有所思考有所感悟,而且告诉大家,朴实无华、真切自然才是作文之正道。

第23小题:“细读选文最后一段,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简要解答。”4分。我认为,这道题是本试卷中最有力度也最有价值的题目,4分的分值也说明了命题人对它的重视。它已经不是简单被动的回答问题,不对选文(特别是不对选文最后一段)细读是无从着手的。光细读还不够,还得具有质疑解疑的能力。我们只知道做题不易,而命题更难。现在,需要考生来命题了,命题以后还要自己解答,这才是独立的、深入的、个性化的、富有创造性的阅读。这样做,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灵性、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如此说来,题目的意义已远远超出了考察本身,有心的语文教师会通过这个题目有所醒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以及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就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才是真正的学习。

我们看选文最后一段的内容:“直到我二十七岁回家时,我才敢对母亲说那一年元宵节附在我身上胡闹的并不是三门亭的神道,只是我自己,母亲也笑了。”一共53个字,该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当然,在提出问题的同时要想到问题的答案。看看内容告诉我们的信息:二十七岁才敢说出真相,母亲直到真相后笑了,事情的起因是神鬼附身。据此,问题可以这样提出:

(1)“我为什么到二十七岁才敢把事情的真相告诉母亲?”

(2)“母亲为什么笑了?”

(3)“既然没有鬼神,人们还要敬鬼?”

答案可以为:“我”之所以到二十七岁才告诉母亲事情的真相,是因为敬畏母亲。母亲的笑表面母亲对“我”当年顽皮行为的理解,同时也表现了母亲的慈爱。人们敬鬼是时代的局限,同时也通过敬鬼寄托人们的一种愿望。

如果有同学提出了其他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并作了恰当的回答,也是值得肯定的。鼓励和尊重孩子们的创造精神比传授知识更为重要。需要注意的是,要看准题目的要求,本题要求读“最后一段”而不是全文,如果你真的读全文提问题作答,那只能是在做无用功了。

今年我省中考语文试卷的作文是一个半命题:我与____的亲密接触。当参加中考的外甥打电话告诉我这个题目时,我还让他再说一次,以确认是不是漏下什么或者他没有说清楚。那一刻,大脑的第一感觉,是题目太简单了。放下电话仔细一想,这是一个不错的题目。

好的题目不是越花哨越好,让学生不知道如何写才好的题目不是好题目。中高考是选拔性考试,但命题人不应该故意去难为孩子,像谜语一样琢磨半天不知所以。像南昌的“垒高自己”和攀枝花的“阶梯”,都有故弄玄虚之嫌。“我与____亲密接触”,看了都给人以亲切之感,细想大量的生活积累都到了眼前。这样没有审题障碍的题目当然是好题目。横线是可填的内容可以是具体的事物,如书籍(一个具体的书名)、人物(一个具体的人)、动物(一个具体的小动物)等,也可以填写情感类的词语如:父爱、母爱、友情等,还可以从励志方面填写如:成功、拼搏、挫折等。这些都为“我”所熟悉、所了解、所经历,易于下笔,便于写出真情实感,避免考生胡编乱造,无病呻吟。而半命题的形式利于考生选取擅长的、独特的材料,选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人、事、物来写,写最想写的人、事、物,写出个性来。

构思选材的入手角度越小越好,写得越具体越深入越好。不管写什么,都要选择那些确确实实跟自己亲密接触的材料来写,这也是作文的要求。“我与____亲密接触”这个题目的内涵指向要求学生必须写自己经过的事情,不能不合实际的瞎编乱造。学生所写的文章要有自己的亲身经历、亲身体验、亲身感悟才能会扣住题目中的“亲密接触”。中高考的作文题目对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有着不可替代的导向作用,任何一个语文老师看了这个题目都会明白,如果再在所谓技巧上花费气力是不符合作文的大“道”的,作文就是写出那些自己经过的,具体切身体验的内容,自己没有“亲密接触”的东西是不好作为写作素材的。

这个作文题目有利于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生活。既然是“亲密接触”,那就要写出细节。感动人的文章往往是以细节取胜,鲁迅就是写细节的高手。如果考生写自然风景类的文章如《我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就必须有对四季景色或山水风光的细致观察和深刻体验,抒写内心真实感受,体现深刻的思想境界。如果写叙事抒情类的文章,就要有平时在生活中积累的点点滴滴,如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老师对自己的谆谆教导、同学对自己的关心帮助等,而这一切都必须以细节取胜。照片之所以引人入胜,是因为它直接取材于生活,体现一个“真”字,还因为它记录了生活中的细节,体现一个“细”字。

“我与____亲密接触”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学生在这个题目下面可以进行自由的表达、有个性的表达,那些让学生无所是从的题目该退出语文教育的舞台了。

以上就是我们学大教育给大家带来的教学理论参考-一名老师对语文课堂的认识,现代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不断改进课堂教学,促进教学发展。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810-5688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