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之路
学大陪你
个性化辅导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古代名人之人物百科-王肃介绍

来源:学大教育     时间:2016-01-09 12:40:20


古代很多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事迹被后人评论,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就是应该看他在历史长河中的贡献,要了解这个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下面给大家带来古代名人之人物百科-王肃介绍,大家看一看,了解一下这个人。

王肃,字子雍,东海郡郯(今山东郯城西南)。其父王朗“以通经,拜郎中。除菑丘长,师太尉杨赐”。(《王国志.魏书.王朗传》)曹操征召为谏议大夫,后以军祭酒的身份兼魏郡太守。曹丕继位后,任御史大夫,封安陵亭侯。魏代汉,又改任司空,封平乐乡侯。明帝嗣位,封兰陵侯,增邑五百户。卒谧成侯。

王肃,字子雍。东海郯(音tan。今山东郯城)人。父王朗,是当时颇有名气的学者。他“高才博雅,而性严整慷慨,多威仪,恭俭节约。”(《三国志•魏志•王朗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学识渊博而富才气,为人正直爽朗。曾因“通经”而拜为“郎中”。又因品德优良举为“孝廉”、“茂才”,从此官运亨通,一直做到权力很大的御史大夫。因为他功劳卓著,还封为安陵亭侯、兰陵侯。他把满腹经纶运用到治国安邦的大业上,写了不少“奏议论记”,为国家的治理出谋划策。并对《易》 、《春秋》、《孝经》、《周官》等经典作传,以此表达他的思想和见解。王朗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积极入世的态度,都对王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公元195年(汉献帝兴平二年),正是军阀混战剧烈的时期,一代经师王肃在会稽降临到人世。上天似乎有意让王肃一出生就在灾难中受到磨炼。他还在襁褓之中,做会稽太守的王朗就遭到孙策的进攻,兵败逃到东冶,孙策乘胜追击,王朗走投无路,只好投降。孙策把他们安置在曲阿。不久,曹操征召王朗。不甘寂寞的王朗,展转流离,过了数年终于到了中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到了此时,王肃一家才开始过着较安定的生活。

聪颖好学的王肃,在其父王朗的训导下,已读遍家中的典籍。王朗师从杨赐,杨氏世传今文经学,所以,王肃实际已掌握今文经学的精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具有了深厚的功底。他很崇拜古文经学家贾逢、马融,于是又深入钻研他们的学说,汲取了古文经学的营养。到了18岁,他并未满足今古文两派学说的知识,又向当时有名的学者宋忠学习《太玄》。以儒家经典为根本的王肃,一涉足到《太玄》这种儒、道、阴阳兼采的书籍,犹如从狭谷走到了广阔的平原,顿时豁然开朗,思想也活跃起来了。他不仅认真听取老师宋忠的教诲,研读原书,而且以他深厚的经学基础,智慧过人的见识,对书中的问题重新作了解释。这段时期的学习,对他以后一生都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他已明白,学术要有自己的见解,就不能拘泥于旧说,又要勇于创新,才能发挥自己的新思想。因此,他借鉴《太玄》儒家兼采的做法,兼采今古文经学两派的学说,为己所用。用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来阐释儒家的理论,结合当时的社会实际,逐步形成具有一家特点的学术和治国思想。

公元220年,学术上已小有名气的王肃,已经25岁了。这一年,他的父亲王朗升任御史大夫。因为他的出身,加上他的学识与能干,被任用为散骑黄门侍郎,进入了高层统治集团,开始他的政治生涯。

以上就是我们学大教育给大家带来的古代名人之人物百科-王肃介绍,全面了解一个历史人物,可以让我们更客观的评价他的历史地位。

网站地图 |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 服务时间:8:00-23:00(节假日不休)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02-8926 举报邮箱:info@xueda.com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京ICP备10045583号-6 学大Xueda.com 版权所有 北京学大信息技术集团有限公司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32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B2-20100091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京ICP证100956